晨雾轻笼,沙溪水库的碧波被首班水上巴士温柔划开,惊起芦苇丛中的一行白鹭。天人山水生态园内,晨露浸润的玫瑰正次第绽放,两百余种花色织就斑斓锦缎。谁能想到,这片蓬勃生机之地,曾因水体富营养化濒临废弃?广州从化以科学治污唤醒沉睡的水岸,如今这里已是游人如织的生态客厅,带动周边乡村焕发新生。
金稻织锦链,点水成金
沙溪的蜕变,正是从化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缩影。当清泉再次欢腾,土地重焕生机,山水孕育的生存智慧,正开启通向丰饶的万千门扉。
热泉涌金波,点水成金的温泉经济
岭南从化,从不乏自然的馈赠。世界珍稀的含氡苏打温泉,曾因粗放开发面临资源枯竭。痛定思痛,当地成立流溪温泉管委会,实施“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、统一管理”模式,推动新老温泉一体化发展。通过编制《流溪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方案》,深入推进“源头减污、源头截污、源头雨污分流”治理,11条劣V类支流全面达标,2023年上游良口断面水质突破性达到Ⅰ类。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连续三届获评“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”,碧水湾温泉成为全国唯一五夺“中国最佳服务温泉”的企业。依托温泉疗养特色和森林覆盖率80%的生态环境,发展“温泉+康养+生态”产业链。2022—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888.75万人次,创造旅游收入超10亿元,带动良口镇米埗民宿群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。温泉资源保护性开发,印证了“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增值金山银山”。
碧水润乡居,守绿促金
荔香飘万里:植绿增金的科技赋能
作为“荔枝之乡”,从化拥有29万亩荔枝林,却曾面临保鲜难、附加值低的困境。江埔街道以荔博园为核心,开启一场“甜蜜产业”的绿色革命。建设全国首个5G+AI智慧荔枝果园,农药用量减少80%,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3.4%,获评农业农村部智慧农业优秀案例。自主研发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,突破荔枝保鲜40天瓶颈,实现全年供应,产品增值30000元/吨。
创新“美荔定制”模式,带动全区荔枝树定制交易额1600万元;首创“以树入股”机制,农户分红占比25%。2024年全区荔枝产业链产值达33亿元,“从化荔枝”品牌价值68.1亿元,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
碧水引凤来,沃土生循环
面对鸭洞河流域严重水土流失的“生态伤疤”,塘尾村创新“政企村民”共治模式,投入4500万元开展系统治理。政府疏浚河道,企业微改造景观,村民主动流转土地。当水土保持率从89.2%跃升至96.87%,消失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重现溪畔。优质环境吸引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落户,84家生态设计企业聚集。塘尾村集体收入三年增长近两倍,村民人均收入从1万元跃至3万元。生态设计小镇获评“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”,成为联合国“特别咨商地位”机构。
在鳌头镇,绿色循环更上演神奇转化。蚯蚓养殖生态园每年消化1.5万吨牧场废料,产出千吨高蛋白饲料和万吨“碳标签”有机肥。这些“生态工程师”让牛粪变沃土,化肥减量的土地上,网纹瓜、砂糖橘溢价30%热销。一条“牛粪→蚯蚓→有机肥→瓜果”循环链,带动15000亩基地实现“零碳”生产,获国家级生态农场认证。
青山聚人心:守绿促金的共生之路
南平村以97%森林覆盖率为基底,探索“村企1:4入股”模式,与珠江实业共建静修小镇。村民年收入从1.6万元增至4.5万元,40家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。罗洞工匠小镇汇聚羌族漆艺、广绣等非遗大师,开发研学课程200余种。“百匠园”月均接待1.6万人次,带动村民在家门口捧起“文化饭碗”,获评广东省十大优秀非遗工坊。从“伐木卖果”到“卖风景”,从“外出务工”到“返乡创业”,绿色生计改变着人们的轨迹。沙溪水库旁红石村青年返乡开起精品民宿,南平村阿婆在自家小院向游客递上双壳槐枝荔枝,罗洞工匠手中的刻刀在檀木上飞出朵朵莲花,人与青山的和谐共生,绘就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图景。
路贯青山脉,扩绿引金
当鸭洞河的清波倒映着生态设计小镇的玻璃幕墙,当荔枝碳足迹证书悬挂在荔博园的智慧大棚,从化人用二十年光阴验证:绿水青山确是无价之宝。从温泉疗养到荔枝科技,到流域治理的系统思维,再到村企携手的制度创新,这条生态优先之路,让97%的森林覆盖率转化为百姓手中沉甸甸的分红。
金色田园与黛色山峦
山水无言,却为守护者留下丰厚的馈赠。从化实践深刻诠释:当制度激活自然资本,当科技赋能释放生态价值,青山常在必引金银长流,碧水润泽终成永续丰年。
来源: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部分为资料图片
编辑:黄丽敏
初审:刘芳
审核:王瑞君